88岁奶奶卖房周游世界 去南非连坐18小时飞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我每天聊微信,刷朋友圈两小时;每周打滴滴2-3次,去超市溜达最近,我玩拼多多比较多,这不快过年了嘛,我喜欢吃零食,就多淘了点便宜年货。

  你可能猜不到,说这番话的人,是位88岁高龄的老奶奶,她的名字叫江滨,现在住在余杭临平山北一家老年公寓。

  



  除了上网很溜外,江奶奶还是个旅行达人,从2009年开始出国旅行,至今已经玩过了美国、法国、瑞士、南非、泰国等10多个国家。2018年的旅行目的地,奶奶考虑去日本。

  和老年公寓里的其他老人不同,江奶奶对未来的规划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前两年,老伴去世的江奶奶,卖掉了临平的房子。虽然也会去女儿家度周末,但老人已经决定以养老院为家,度此余生。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但我和他们想法不同,觉得这里挺好。

  1月22日下午,钱江晚报记者来到江奶奶生活的老年公寓,和她一起晒着太阳,说说她缤纷的老年生活和难忘的青春岁月。

  卖了房子住进养老院

  88岁的她周游列国

  乘电梯到7楼,门一打开,就看到一条五彩斑斓的楼道。

  墙上贴着花鸟鱼虫等漂亮墙贴,挂满了老人们手工制作的小玩意,还有大家聚餐、旅游、舞蹈、唱歌的活动照片。

  这些墙贴都是我在淘宝上买的,我最喜欢这幅牡丹花,来给我拍个照,耶!

  江奶奶性格活泼开朗,是公寓的明星老人,7楼的楼道长。她的房间朝西,屋内放满了她周游列国的照片,老人正煮着柚子茶,准备招待等下一起K歌的公寓闺蜜们。

  虽然奶奶88岁了,但她的生活安排很丰富,她风趣幽默的性格,常常把邻居们逗得哈哈大笑。

  我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然后做早饭吃,再和邻居去楼下散步半小时,散完步去健身房做操半小时。中饭在食堂吃,吃完午休一会儿,下午大家搓个卫生麻将,吃完晚饭,聊聊天就休息了。

  



  江奶奶说,公寓每周一下午组织唱歌,每周三下午组织做手工,7楼在她的组织下,每周四上午K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我选的楼歌,每次必唱的。

  2年前,江奶奶开始接触智能手机,各种好玩的app,让她直接抛弃了古装剧、侦探片。

  



  年轻人最爱的微信,江奶奶也玩得很溜,还取了一个时髦的网名开心果滨,用女儿买的ipad和北上广的亲戚聊天、视频。

  江奶奶还喜欢逛超市,用手机叫个滴滴,把自己和老姐妹们送去超市,大家还能一起吃个KFC、必胜客什么的。

  每周末,江奶奶都要回女儿家过。江奶奶觉得,家有家的温馨,公寓有公寓的自在。

  



  2009年,江奶奶涨了退休工资,她第一次踏出国门后,脚步就没有停歇,在美国、瑞士做直升飞机上雪山,在新西兰冰河漂流探险,10年时间,奶奶走了十几个国家。

  江奶奶说:我的退休工资养活自己没问题。2017年我卖了房,还了按揭,还给孙女结婚包了大红包,剩下的还能做旅游基金用。

  国内都玩遍了的奶奶,79岁才开始出国旅行。因为年龄太大,在做美国、新西兰签证的时候,都是奶奶和女儿写联名保证书,保证老人身体健康以及有意外由自己承担,才给放行的。她的最高记录是去南非连续坐飞机18个小时,团里的年轻人坐到脚都肿了,自己半点事都没有!大家都会遇到的时差问题,在江奶奶这儿根本不是事,下了飞机她的作息就和当地人一模一样了。飞机上,年轻人都坐得腿肿了,我一点事情没有。下了飞机,很多人倒时差头疼,西餐各种吃不惯,我能吃能喝能睡,一点不适应没有。团里的人都说,这个阿姨真厉害!

  



  我怕自己年纪大拖累大家,每次去景点都是比别人先出发。在美国的时候,当地导游特别不放心我,全程搀着我的手走,完全没有必要嘛。

  



  从解放前走来的不凡一生

  如今奶奶淡然面对老年生活

  人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这旅程也不是波澜不惊、一帆风顺的。

  江奶奶这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人,她出生在杭州清波门一户大户人家,家里有兄弟姐妹11人,她排行老七。

  



  17岁那年参加了解放军,然后苏州、南京、北京、东北一路北上。

  江奶奶在北京结核病研究所当护士,遇到了彼时在外贸部工作的丈夫。

  我中专读的护理专业,我丈夫老家平湖,是大学生,说了一口流利英文,还酷爱文学。

  



  不过,他身体不太好,年纪大了老犯哮喘。有段时间,他一周要跑三趟医院,为了不影响晚辈的生活,2013年,我们就商量搬到有医护人员的养老院住。

  虽然江奶奶也会和老伴拌嘴,但两人能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是来之不易。

  1960年,江奶奶的丈夫去了青海工作,而江奶奶撇下北京的工作,带着刚满9个月的儿子,执意跟随前往,在青海一干就是17年。

  1977年,奶奶从青海转业回到余杭,带回了不满16岁的女儿,儿子则继续和丈夫留在青海。每年春节的探亲假,是这家人唯一团圆的时光。

  



  这样的分离,一直持续到2005年,丈夫在青海退休。可惜,这家人在余杭吃上的这顿团圆饭,儿子永远缺席了。

  他38岁的时候,出了车祸,在青海去世了。

  奶奶眼神中闪过一丝忧伤,脸上却露出淡然的微笑:我孙女大学毕业后,考到余杭当公务员来陪我。

  因为老伴的离世,回家她总是触景生情,卖了房子,住进老年公寓,和闺蜜们一起乐呵的江奶奶更加洒脱。

  她说,我现在生活不错,孩子们对我很好,养老院是我第二个家,人就是要知足常乐。

  



  【记者观察】 新型养老模式,闪烁民间智慧

  冬日阳光和煦,余杭瓶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共同生活着7家老年人。

  去年冬天,房子主人张阿姨一家,邀请了6对杭州退休老人来家中抱团养老,住久了喧闹都市的老人们回归乡村,天天呼吸着清新空气,面对着怡人风景,品尝着新鲜的农家菜,生活幸福指数骤然提升。老人们因此还受到了央视的采访。

  不得不说,这样闪烁着民间智慧的养老模式,值得点赞。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新型养老模式正在不断冒泡。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余杭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医养结合老年公寓开张,这是当地政府对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全新探索。

  福利中心的老年公寓有1000个床位,房间2人一间,带独立卫生间,有空调、电视、网络、24小时热水,全部朝南有阳台。老人们可以在食堂吃饭,也可以叫送餐服务,建筑有风雨连廊,避免老人风吹日晒。公寓价格适合工薪阶层,目前每人1950元/月(含餐和基本护理费),因为新开张不久,现在还只有30多人入驻。

  余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和其它老年公寓不同的是,这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拥有一级医院资质,有慢性病、术后需要康复的老人就能得到更好的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