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计划每天接待8万人,第一天就失败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一个新名词叫“故宫跑”

2015年9月,国宝《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特展,每天观众如潮。

早晨一开门,观众就往展览所在的武英殿跑,甚至出现了千人赛跑的场景,于是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故宫跑”。有位老先生70岁了,他一大早来排队,排在最前面,但没想到跑得不够快,结果第一批没进去。他向我投诉:看个展览像参加运动会一样,还要比赛跑步?!

我们于是赶紧开会,赶制了1000个胸牌。第二天早上不到7点,我们开始搞“入场式”,第一组入场、第二组入场……这样大家就不用跑了。

但是来看展览的人确实太多了。撤展的前一天下午,排队队伍越来越长。我出去看看,排队的人都过来围着我问:院长,今天能不能晚点闭馆?我一激动,就立下豪言壮语:今天等最后一个观众看完展览再闭馆。

我晚上8点去看,队伍仍然排得很长。有人说:你们怎么没有卖水的?于是我找来物业泡了2500杯茶,大家一边喝茶一边排队。到夜里12点,我又去看他们。他们说肚子饿了。我们赶紧找出800多盒方便面分发给大家。

一直到凌晨4点,最后一批观众排到了。当最后一位观众看完展览,高高兴兴地在门前合影离开,天都快亮了。

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思考:故宫一定要有所改变。



怎样才是“好的博物馆”

我们经常说,故宫博物院有很多“世界之最”,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收藏了世界上最丰富、价值最高的中国文物藏品,而且是观众最多的博物馆。

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些真的重要吗?如果说博物馆面积大,但70%的范围都立着“观众止步”的牌子;如果说博物馆藏品多,但99%的藏品都在库房里睡觉;如果说观众多,但80%的观众从前门直接走到后门,没有好好地欣赏展览,你能说这是一个好的博物馆吗?

我们认识到,以所拥有的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做出贡献,这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的评价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建筑也好,藏品也好,过去在我们的管理中都被视为静态的、没有生命的,但其实它们是有生命历程的,可以在当今时代继续为人们服务。

要让文物“活起来”,就要系统梳理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并用多种方式展示它们的魅力。所以,我们要从人们进入博物馆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改变。

一切以方便观众为中心

过去一到旺季,人们排队买票一般要排一个多小时,而且要排三个队:验票、安检、存包,游客体验很不好。

于是,我们一下子开了30个售票窗口,保证人们3分钟之内能买上票。而且,现在52%的观众都通过网上购票,这样能大大节约时间。

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有三个门洞,长期以来买票的观众只能走两侧的小门,中间的大门是接待贵宾用的,只能开车进去。大家很不理解:为什么让我们排那么长的队,中间的大门却关着?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接待贵宾的车队在排队的人群中穿行是很危险的。于是,我们发布了公告,外宾车队不能开进紫禁城。公告发布后第一个来故宫参观的贵宾是法国总统奥朗德。他在午门前下了车,我陪同他参观,当他穿过长长的门洞走进故宫时,我看到他的脸上充满景仰。



后来,我们把午门的三个大门全都打开了,一共开设了18个安检口,来多少人都不用排长队。

5年前,午门广场上到处是排队买票、验票、安检、存包的人群,大喇叭里不断在广播着某某家孩子走失的信息,大家的心情能好吗?而今天,午门变得有序顺畅,只需花5分钟就能买票走进故宫博物院。

这些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共文化设施,一切要以方便观众为中心。如果以方便管理为中心,就会设很多不合理的卡;而以方便观众为中心,总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比如,观众进门后常常找不到北,因为没有标识。于是,我们做了512块标识牌,在三岔路口、十字路口,都竖起统一的标识牌。特别是我们制作了大量的电子标识牌,每天更新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让观众随时获得更多信息。

还比如,故宫博物院每天有8万多观众,但我们只有200位讲解员,怎么解决?增加自动讲解机的设置。我们研发了40种语言的自动讲解机,还有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少儿版、对话版,观众的选择余地很大。



绝不让故宫“压力山大”

2002年,故宫的观众数量第一次超出700万。当时世界上观众最多的博物馆不在中国,是法国卢浮宫。但到2012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数突破了1500万人,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一家每年要迎接1000万以上观众的博物馆,“压力山大”。

如果我们一天接待4万名观众,那是很轻松的;如果接待8万名观众,就达到了饱和状态;而如果接待18万名观众,那会崩溃。记得有一年国庆节,观众数历史性地突破了18万人,我们的工作人员站在栏杆上,一刻都不敢离开。但这种状态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限流,每天只能接待8万名观众。

然而,8年前划出这条只能接待8万名观众的底线,第一天就失败了。

当时没有做预案,我们的主观想法是到时候不卖票了,大家就进不来了。但人们来参观故宫都是计划好的,到了门口却进不去,情绪很激动。那天下午2点多停止售票,排队的观众却没离开,都在那里敲窗户,还有人在喊口号。结果票也不卖了,人全部放了进去。

那件事以后,我们吸取了教训,进行了一年半的广泛宣传,通过媒体告诉大家,观众的安全、古建筑的安全都很重要,同时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淡季旅游。种种措施加在一起,终于实现了一天最多8万名观众的限流,使观众的参观体验得到了改善。

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