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引清真争议 中国汉人真的恐惧穆斯林?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清真饮食成为中国族群矛盾的聚焦点

  大陆送餐网站美团近日在其手机App中加入清真频道,并在其物流团队中推出清真与非清真食品双箱盛放的举措,引起大陆网民热议。

  有评论认为此举无可厚非,学校的食堂里有清真食堂,大街上也有很多清真餐厅,非穆斯林也可以去吃,但大家为什么没觉得是种族歧视?

  不过,中国网络上很多网民认为美团多此一举,我不介意去清真馆子吃饭,但我介意本来面向大众的服务非要搞清真特殊化。更有评论表示:这是人为制造种族隔离!

  清真成敏感词?

  因清真引发讨论,这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2016年初,有网民发帖指责一些往返新疆的航班只提供清真餐,是对非穆斯林人群的忽视和不尊重。有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议为清真食品立法,却被一些中国学者认为违反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

  在中国大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少有激化,但网络世界却是另一幅景象。稍微浏览中国的社交媒体,就会发现针对穆斯林的仇恨言辞已蔚然成风,绿教成为常见的侮辱性称呼。带有嘲笑性的这很清真句式与丑化穆斯林和嘲笑疆独的表情图时常可见。

  导致这些现象,既有世界范围内穆斯林恐惧的原因,也与中国境内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暴恐事件、以及官方相应的民族、宗教、反恐政策有关。同时,长期存在的族群矛盾,尤其是维吾尔族、回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加剧了这种歧视。中国社会泛滥的地域、身份歧视,也为此推波助澜。

  当然,穆斯林恐惧症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但《纽约时报》指出,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大众流行的偏见。但伊斯兰问题是中国左、右两派知识分子的盲区,左派担心穆斯林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右派受西方保守派影响,认为穆斯林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是对自由主义的威胁。

  不过,有分析认为,由于中国穆斯林尤其是回族早已与中国社会融于一体,由于历史上一直不同信仰并存的中国,并没有宗教仇恨传统,所以在短期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穆斯林恐惧症不一定造成严重的现实社会问题。

  清真泛化没那么简单

  即便如此,中国政府依然担心清真泛化问题会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中共党媒《新疆日报》早前发表文章《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把清真泛化》,其中指出:有一些人别有用心,将清真的概念扩大到清真食品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泛化清真概念,借不清真之名排斥、干预他人世俗生活。这些言论和行为属于极端化,要予以禁止。

  而同属党媒的《中国民族报》则认为,在批判和打击极端主义的清真泛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合法权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广大穆斯林群众替极端分子和少数商家背黑锅。

  这两个观点能反映出中共对清真泛化问题的态度:即包容,又警惕。只是,有关政策尺度的拿捏,现今仍无定论。

  媒体总在强调清真泛化是少数无良商家的有意为之,但也有网民认为,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剧了清真泛化的程度。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商引资主要优惠政策为例,投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项目用地土地价格应对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给予投资额10%的补助,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特色产品开发的补助20%,执行宁夏工业最低价标准等等

  可以说,中国政府的本意是鼓励穆斯林地区的少数民族创业,旨在推动清真产业。但如果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不严格把关,比如对一些企业巧立名目开发所谓的清真产品不予以严格审核,对清真产业不作出明确细分,对有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不予以惩处,就有可能变相成为清真泛化的帮凶。

  有大陆学者认为,清真泛化应作为一个独立问题来研究。中国政府必须认识到该问题的复杂性,而不应基于自身意识形态、经济水平、政治倾向而对此做出过于简化的判断。不仅要警惕清真泛化,也要堤防穆斯林恐惧症在大陆的流行散播。问题的两个极端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并不利因为,该战略涉及亚洲大陆上的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