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被送上灵车时 现场齐唱起了《黄河大合唱》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6月26日上午9:00,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上千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著名指挥家、中央乐团合唱团缔造者之一严良堃先生最后一程。6月18日上午,严良堃同志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4岁。在前去告别的人群中,记者看到了郭淑珍、刘秉义、谭利华、邵恩、杨鸿年以及老中央乐团合唱团艺术家们的身影,而王宏伟更是率领着解放军合唱团的全体团员向这位中国合唱艺术的泰斗告别。



告别大厅里没有播放肃穆的哀乐,而是滚动播放着严老生前指挥过的《黄河大合唱》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前来吊唁的人们安静、缓步走进告别大厅向严良堃先生的遗体三鞠躬,做最后的告别。在大师遗体送上灵车的那一瞬间,现场突然传出《黄河大合唱》的歌声,严先生的几位学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送自己最尊重的先生远行。



严良堃是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前为中央乐团合唱团)创办人之一,生于湖北武昌。曾从冼星海学指挥,自学乐理、和声。在1938年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严良堃是中国专业合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指挥细腻严谨,乐风含蓄抒情,动作潇洒洗炼,是中国杰出的合唱指挥艺术家。图为歌唱家王宏伟带领解放军合唱团的所有团员以整齐的队列前来告别。



关峡、史丽芬等中国交响乐团领导与家属一起送严老最后一程。



朋友们自发的深情歌唱《黄河大合唱》,用歌声送别严老。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向严老致敬并慰问悲痛的家属。



作为《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和主要诠释者,严良堃被誉为中国合唱第一指挥。面对赞扬,他总是谦虚地表示:“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成就,而是《黄河大合唱》中所蕴含的那种民族气魄、爱国精神和音乐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民感动了。”图为歌唱家王宏伟。



郭兰英和严良堃都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剧组里的主力。而今88岁的郭兰英谈及严良堃时说:“我与严良堃没有接触,但是看他的演出,印象挺深。他个儿不高,但是非常精神,一走上台,观众‘啊……欢呼鼓掌。他的指挥特别干净,特别好……”。图为与严老合作演绎《黄河大合唱》几十年的著名歌唱家、教育家郭淑珍与严老家属拥抱。



尽管70多年来他已经指挥《黄河大合唱》逾千场,但每次提到这部作品时,热情依就丝毫不减。2015年8月24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历史 向英雄致敬”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已是92岁高龄的严良堃再次登台指挥了《黄河大合唱》。图为84岁的杨鸿年先生与家属握手。



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对严良堃钦敬有加,“当年我住在李德伦家里的时候,经常听李德伦大师夸奖严老指挥交响乐尤其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特别有心得,但是为了中国的合唱事业,放弃了交响乐指挥。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年李德伦指挥首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事情,在演出前一天,李德伦因为腹泻不敢保证在演出中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于是就对严老说‘如果我真的扛不住了,你就替我接着指挥。’严老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演出时严老穿着演出服,坐在舞台灯光的网罩后面,随时候场。这让我非常感动,那情景就在眼前……”图为84岁的杨鸿年先生。



严良堃的女儿张援在告别仪式结束后对记者说,“这个告别仪式,我是要最后一次挨老爹批评的。因为他的要求是一切从简,不留骨灰,不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做任何纪念活动。他不愿意耗费过多的财物,不愿意这么多的老朋友大热天的来见他。后来是团里的领导说服了我,我不得不最后一次对不起老爹了。”图为刘秉义。



严良堃的女儿张援说:“他们说:‘严老头儿,他的亲人不止你们三个女儿,我们全团的新老同志都是他的亲人,我们要作为他的亲人,跟你们一块儿送一送他。’我真的不能回绝。他生前的遗愿就是回到他的故乡,把骨灰撒在长江里。我母亲已经在她的故乡——湘江,等待我父亲了,他们会分别从各自的家乡湘江和长江重新汇聚在九江口——当年他们定情之处。我父亲说‘不要用眼泪跟我告别今天我们是用歌声,用《黄河大合唱》,用《欢乐颂》送别他。”图为郭淑珍。



严老90多岁的老战友、老朋友们在队伍中静静的等待。



告别式现场的人群。



敬爱严老的朋友们在大厅外排起长队等待告别。



严良堃遗体告别现场。



严良堃遗体告别现场。



人们手持严良堃的照片。



前来告别的朋友们写下深情的语句。



前来告别的朋友们写下深情的语句



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



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