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后美国这个关键人物 是何来头?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随着“美中贸易战”的升温,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一下子成了热门人物。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是个律师、经济学家成堆的地方,唇枪舌剑、锱铢必较那都算是基本功。而莱特希泽去年被特朗普看上、提拔成代表之前,是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这个律师事务所,在美国顶级律师事务所中也是以咄咄逼人的风格着称的,可以说是个“死磕派”。


毕业于乔治敦大学的莱特希泽,在世达干了30多年,搞的是国际贸易法,用他的说法是“代表在重型製造业、农业、高科技和金融服务业工作的美国员工和企业,为美国出口开闢市场,维护美国工业免受不公平贸易损害”。比如,他经常代表美国钢铁企业打反倾销、反补贴官司,把外国同行“拒于美国之外”。

莱特希泽来自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那是比较保守的地方。据说他是A型人格,做人也有点“死磕”,满怀激情又一根筋。

美国人几乎人人都是早上起来先灌杯咖啡,干律师这种工作更是全靠咖啡提精神,他却在年轻时就因为“咖啡有害健康”而硬戒了,为此,他试过喝茶、喝无咖啡因的咖啡,最后居然忍到了只喝热水的程度……为了戒烟,他抽雪茄、闻鼻烟、嚼烟草,直到最终不碰烟草。他还喜欢健身,早上5点半就起床,不是举重就是跑步,后来还加了一项“节目”——晚上去骑自行车。

年轻时,莱特希泽开红色保时捷,风风火火,对篮球超级入迷,甚至在国会工作时把一个大学生球星弄来当实习生,还连续实习了两个暑假。那时候他忙得一天要工作15个小时,但还是一季不落地买篮球比赛的季票。


莱特希泽是政坛老江湖。他有个弟弟是地方官员,曾经评价莱特希泽“喜欢参与行使权力,这是他的激情所在”。

出道之初,莱特希泽为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多尔当办公室主任,在这个职位上,他学到了政坛江湖的“摆平术”。他自己说过,在国会工作的经验教给他最重要的,就是掌控“过程和时间”,一定要弄清各种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係,知道哪种说法最有说服力,可以採取什麽样的策略——这也是律师的基本功。

“参加会议的时候,你得知道让什麽人在什麽时间说什麽。你要告诉某个议员,现在是时候了,如果现在不说某件事,就永远没机会了。你还要知道什麽时候应该准备好什麽档案,什麽时候给他档案,什麽时候给他打电话。有些人是很难摆平的。”

特朗普大概就属于这种很难摆平的人。不过,莱特希泽为特朗普干了一年贸易代表,整了好几个月的“301调查”,终于成功推动特朗普引爆了“贸易战”,看起来确实是挺能“煽呼”的。据说,去年11月特朗普访问亚洲前,莱特希泽和白宫经济团队会晤,侃了一通美中经济关係如何“糟糕透顶”,据说听得座中人士都连连点头……


莱特希泽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保守理念根深蒂固。

雷根政府时期,他就做过美国贸易副代表。那时候,他已经参与过涉及钢铁、汽车和农産品等领域的20多个国际协议的谈判,通过使用“301条款”等单边贸易工具,迫使日本企业对美让步。

雷根是美国政坛的保守派。莱特希泽曾说,共和党在其一百多年曆史的大部分时间,一直主张通过贸易政策促进出口。

作为现代保守主义的象徵,雷根对美国进口钢铁实行配额制,保护美国摩托车免受日本産品的竞争,限制半导体和汽车进口。尼克鬆也在1971年对所有进口産品徵收临时关税,以应对他认为不公平的经济政策影响。

多年前,莱特希泽在一篇文章中认为,面对中国发展的现实,自由贸易是否真正能使全球市场更有效率?自由贸易是在促进美国价值观并使美国变得更强大,还是仅仅在加强美国的对手?他提出的这些疑问,也代表了美国一部分人的心态。

当然,贸易战絶不是出路,对美中两国都没有好处,这是不言而喻的。